九度网繁體中文繁體中文 |  九度网手机版
首 页新闻资讯软件下载影视剧情购物商城星座运程客户留言网址导航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九度网影视剧情内地电视剧

《粉墨春秋》分集剧情介绍(1-26全集)大结局

来源:九度网剧情频道   作者:9duw.com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07 13:13:38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四集 堂会的故事

  堂会戏是民末到1949年之间盛行的演剧形式。堂会折射出了上流社会的种种生活方式。民国堂会风气开先河者是梁启超,为其父祝寿花费400大洋,连袁世凯听了都咂舌说好阔。中国戏曲史上最大的一次堂会戏是发生在上海,1931年,上海大亨杜月笙在浦东老家的祠堂落成,各地的艺人纷纷赶来祝贺,演绎了一场京剧界空前绝后的大聚会。但令杜月笙遗憾的是,伶界名声显赫的余叔岩托病没来。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五集 打戏(上)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六集 打戏(中)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七集 打戏(下)

  旧社会的学戏被称为“打戏”。

  进科班的第一道程序叫“写字儿”,相当于跟科班签下了卖身契,所谓“打死上吊投河觅井概不负责”。即便是那些当年声名显赫的角儿也都是被科班里的师傅打出来的。

  曾坐科富连成社、荣春社、稽古社等私人科班的老艺人们至今仍对“七年大狱”一样的科班生活耿耿于怀,而正是这样的打戏生涯造就了一个中国戏曲名角辈出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艺于新式科班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里的艺人们,已经不用再以写字画押来卖身糊口,不必挨打也一样可以登台唱戏了。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八集 边走边唱(上)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九集 边走边唱(下)

  京剧界有句行话,北京坐科、天津唱红、上海挣钱。本集着重描述京角儿们跑天津、攻上海

  拜码头、打头炮、赚大钱、唱天下的故事。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集 花哨的舞台

  在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传统京剧经历了一场既尴尬而又身不由己的改良。艺人们争演时事新戏,头天发生的新闻,第二天就能在舞台上看到;京剧演员们身着当代服装,和着西洋的乐器,却不得不继续操着传统的梨园唱腔。

  随着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全国人民爱上了科技。梨园行顺应潮流,将声光电化的手段引入到京剧舞台上,于是机关布景风靡一时,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在京剧《天河配》的演出中,运用水池、灯光、纱幕等手段,让仙女们似裸非裸,令当时的观众垂涎不已。

  这一切构成了当时颇为花哨的京剧舞台,很多老戏迷和老艺人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一集 鲁迅与梅兰芳

  1933年初,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来华,引出了鲁迅与梅兰芳的一段恩怨。本集通过他们俩人的故事,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京剧的发难。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二集 捧角儿的和追随者

  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沪等地的茶园戏馆里,出现捧角的风气。捧角者各阶层都有,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有官捧、民捧、还有捧角集团,当时声势最大的要数专捧梅兰芳的“梅党”。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九度网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九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661,125.00000 毫秒